中文系1501班的“曹禺戏剧研讨课”

发布者:胡桂锬发布时间:2016-05-18浏览次数:174

(学生记者 侯涵梓)511日和12日,环球ug手机版官方网站中文系1501班在胡德才教授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以“纪念《日出》发表八十周年暨曹禺逝世二十周年”为主题的曹禺戏剧研讨课。

今年是曹禺名剧《日出》发表八十周年,也是曹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本学期要讲授曹禺戏剧,胡德才教授就提前精心组织了这次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研讨课。

11日的研讨课围绕《日出》进行,主要讨论《日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评价主人公陈白露的形象?二是如何评价《日出》的结构?同学们课前阅读原著、观摩话剧演出、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发言稿,研讨课根据发言选题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在文澜404和402就《日出》的人物和结构问题同时进行讨论。人物研讨组在主持人陈文志同学的引导下,有序地发表了个人观点,重点对“陈白露”进行了深入探讨,讨论持续升温,同学们针尖对锋芒,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结构研讨组由王雅静同学主持,从《日出》的结构入手,探究其第三幕存在的合理性、幕后黑手金八的处理以及《日出》与《雷雨》在结构上的差别,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两组讨论持续了1个多小时,王丹同学和王康博同学分别代表各自的小组在全班进行了总结发言。

学生在课堂上发言

来自三峡大学文学院的崔美子来到课堂旁听,受到同学们热情讨论的感染,作为戏剧编导的崔老师也加入了讨论,她结合几年前导演《日出》的经历和对剧作的理解,从时代背景和女性心理与感受为同学们解读了作为交际花的陈白露形象,使同学们对陈白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深深地被戏剧艺术所折服。

崔美子老师发言

12日的研讨主要围绕《雷雨》进行,讨论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二是如何认识蘩漪形象的复杂性?三是《雷雨》和《日出》的比较。

在同学们热烈讨论之后,胡德才对研讨课作了总结。针对所讨论的问题,胡德才认为陈白露的悲剧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知识女性的悲剧。陈白露是清醒的堕落者。她的自杀,主要不是因为债务,而是因为精神的绝望、希望的破灭。她是“向死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肉体死亡,精神复活。

《日出》虽然以对金钱笼罩下的现代都市社会人生世相的深刻揭示而具有巨大的历史深度和现实主义艺术成就,但就艺术结构的完整统一而言,则存在明显的瑕疵。近年,王延松导演的新版《日出》,以陈白露自杀身亡开幕,然后通过陈白露的灵魂再现,以陈白露“第一人称”为叙事路径,重新解构故事,通过现实和灵魂的交叉叙事,依次展现陈白露相关生活的内心层面,让陈白露贯穿全剧,在第三幕三次出现。这一“新叙事、新解读”也正是对原著结构不完整统一的弥补。

《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复杂的,他言行的前后矛盾,并不能得出他只是一个冷酷虚伪的资本家的简单结论。而是证明了人性的多变以及人性的丰富与复杂。蘩漪则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一个善恶交织的独特而复杂的女性人物,通过这一人物,剧作对人性深处的邪恶也进行了深入的拷问。《雷雨》《日出》作为曹禺“生命三部曲”的最初两部作品,以不同的艺术探索,显示了曹禺作为戏剧大师的艺术才华和创造精神,也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